2021年是极为不平凡的一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之年。中国共产党这一百年是奋斗的百年,是不忘初心的百年,是不断探索改革的百年。一百年风雨兼程,一百年风雨变幻,一百年焕然一新。站在历史关键节点,我们各行各业都需要反思,需要回顾,需要铭记,需要坚守,更需要改革。
学党史、忆先辈、知不易。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给正处于水生火热的中国人民带来了曙光。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致,自力更生,顽强奋斗。革命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换来了今天和平美好的生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经济、科技飞速发展,、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逐渐完成了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一个个巨大工程、一次次科技突破、一次次抗灾抢险,从三峡工程到珠港澳大桥,从原子弹到空间站,从非典到新冠疫情,历史一次次向我们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个伟大的政党,是一个能够带领全国人民走向繁荣富强的政党,也体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独有优势。回顾党史,铭记先辈,感恩党情,珍惜当下,和平不易。
思变局、观大势、顺发展。
面对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都是前所未有。在这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学习党史,铭记先辈,紧紧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敢为人先,才能破除围堵,扫除障碍,继续保持我国经济科技实力、国际影响力感召力稳步提高。
随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国发展需要量到质的飞跃。在应对全球气候问题上,我国做出了一个大国应有的担当,提出了任务艰巨的“双碳目标”。作为传统煤炭特色高校的一名青年老师,在回顾社会主义发展、充分肯定煤炭对工业发展的巨大贡献下,更需要对矿业类高校在“双碳”目标下的发展进行深度思考和谋划,顺应时代发展需要。
守初心、定信念、敢担当。
作为采矿专业的一名教师党员,应该深思如何在煤炭高质量发展中做到恪守初心、担当使命。淳朴勤劳的矿工是我国煤炭工业发展的践行者,为我国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煤炭行业科研工作者,应守住为矿工谋幸福的初心,努力让矿工更健康,让煤矿工作环境更安全、更环保。从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需求出发,从矿工健康、安全环保出发,敢于改革,敢于担当,敢于创新,让煤炭工业进入到绿色、安全、清洁、高效、智能化高速发展阶段。
矿业学院教师们的科研工作始终以提高矿工安全、健康为初心使命,始终围绕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始终以解决煤矿重大灾害等卡脖子问题为己任,多年来形成了以深部岩石力学与矿压智能控制、煤炭智能绿色开采、深部煤矿采动响应与灾害防控、废弃矿井资源利用、工业粉尘防治与职业安全健康等独具特色的研究方向。矿业学院近两年引进了一大批青年教师,学院发展欣欣向荣,一大批优秀的老教授正“传帮”带领青年教师走向科研岗位、站稳讲台,科研氛围浓厚,教学观摩高涨。青年教师们坚定信念、敢于担当,积极融入到学院的各个研究团队中,贡献自己的智慧、发挥自己的优势、传承老一辈的优良传统,继续拓展研究范畴,全面考虑煤炭生产过程中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各类科学问题。
开新局、谱新篇、谋新路。
随着我国经济腾飞式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升,对能源的消费总量和人均消费量也逐日增加。党的十九大明确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进一步明确我国将全面步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双碳”目标的提出,符合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符合我国作为大国在气候问题上的担当,更符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作为煤炭类特色院校,在“双碳”目标下应该认真思考学校特色专业的发展与变革,深思能源格局变化,顺应时代发展需要,开辟矿业发展的新出路。
矿业学院发展始终以国家能源需求为导向,聚焦深部煤炭开采与清洁利用,以传统优势采矿工程专业为基石,尝试智能采矿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建设,与智能化煤矿深度合作交流,长期指派青年教师到智能化矿山学习深造,多次邀请智能化煤矿建设工程师到学校给师生传授最前沿的智能化采煤技术。矿业学院开启了开新局、谱新篇、谋新路的大变革时期,学院快速响应了“八部委”关于加快智能化矿山建设的政策文件,获得了教育部目录外专业首批智能采矿科学与工程专业。获批后学院积极推动智能采矿专业课程建设和教材编著,积极与智能化矿山进行深度“产学研”交流合作,努力为国家为企业培养智能化煤矿人才。学院顺应能源格局发展,初步谋划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新专业建设,积极为国家实现“双碳”目标贡献方案,融入合肥国家高科技中心能源研究院,开展CCUS、煤基固废充填和废弃矿井资源利用等科研项目。学院在全面革新的道路上,勇于创新,敢为人先,积极去思考,努力去变革,一个个举措,一次次调研,为青年教师谋发展,为矿业学院谋出路。(作者:矿业工程学院 段敏克)